Co-Creation 以罗湖美育力量推进馆校合作和公教服务
-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水彩·粉画展”
志愿者行动
作为一名教师,你可以用怎样的姿态与社会合作?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你应该如何用你的艺术鉴赏的指导带领更多的孩子和市民参与美术馆的展览与学习?
我们是这样做的,你呢?
2019年的国庆假期,与众不同,作为罗湖区美术教研员和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我,与关山月美术馆的推广教育部常务副主任许中云展开了一次探讨,希望能够以罗湖及省工作室美术骨干教师的力量,参与即将开展的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水彩展的导览工作当中。我们的想法得到了美术馆的鼎力支持,于是开始招兵买马,短短两天就得到了30多位来自罗湖以及宝安南山盐田各区美术教师的鼎力支持,大家在十一假期中挤出宝贵的休息时间参与义工服务,有刚刚入职不到一年的青年教师,有各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及正高级教师。大家不仅自己参与,还邀约各自学校的学生前往观展。为了让老师们的导览更加专业,美术馆邀请深圳市美协方晓龙副主席为大家做专项培训,为了让老师们的导览惠及更多市民,美术馆及工作室利用公众号开展广泛宣传。一个月下来,老师们的导览技能提高了,孩子们的审美提高了,美术馆里最美的风景定格了。未来,志愿者们将继续坚持,让美术馆里最美的风景永绽放。
王婧
2019.11.7
若我们想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可以从改变谈论它的方式开始。
If we want to build a better world,
we can start by changing the way we talk about it.
种子的力量,在迸发
【 志愿者服务内容 】
导览工作 —— 以“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素养,从不同人群的角度去进行深度导览。讲解内容从基础的美术馆通识、看展礼仪,到全国美展的展览概况、背景故事、内容和价值。以及最重要的,从自身和观众互动的角度去共同分析、鉴赏不同画作的创作手法和绘画理解,真正让大众有效汲取展览内容和信息。
辅导使用手绘导览表的绘画学习 —— 主要针对人群为学生群体。师生的力量和亲子的陪伴,用导览表的记录,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有效学习、并赋予行动实践。“摒弃”传统的走马观花式逛展,导览老师需以自身做起,充分调动孩子探索的兴趣,让他们真正置身于行动中。
艺术触角在延伸,观众群体在拓宽
教师涵养在净化,教师专业在成长
【 美术教师 志愿者服务团队 】
陈勇教授、王婧老师首轮带领学生和市民
更深入观展,置身于行动中
非常有幸作为一名导览志愿者,参与这次全国美展的讲解服务工作。我从志愿者服务的工作中,感受到艺术大师经典之作带来的无限震撼,学习了水彩艺术创作的深渊知识,可谓收获颇丰。回想来,这些精彩的作品表现出来的是国人“发现美、创造美”的艺术观念,任何一种宝贵的艺术形式都是经历一个酝酿、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恰如许多平凡而勃发的志愿者们无私的奉献,为城市建设创造着无限美好 ...
在导览前,我提前做了观展预设,制作了可供学生现场探索的活页。专场讲解分两场,有翠北实验小学20多名学生、家长、老师参加。我以“对比”为重点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美术中的疏密对比、浓淡对比、深浅对比、曲直对比,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艺术。讲解后,让学生以“特邀评委”的身份选出心中的金奖作品,并作分享。以孩子为中心,开启美术馆行走,是一种“目标驱动”。所谓目标驱动,就是在美术馆行走学习的过程中,以“学习目标”为核心,通过分析、判断、综合、归纳、概括等多种形式,让我们的孩子去尝试进行积极的探索、发现、体验、创造。
在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如何看画展。首先要引出问题,通过探索去解决问题,并在交流中逐步渗透绘画的基本技巧。了解作品的基础信息、作者的兴趣和心情、作品背景、地方风俗习惯等。全国的大师们不仅在作品中表现出高超技法,且传达着深刻的情感。师生、亲子间静心感受:画是“语言”,画是“诗”,画是“歌”,画是“舞”,一门表情达意的艺术。说话容易,把话说好说清楚就很考验水平了,绘画更是如此。作品的精妙构图、潇洒笔触、撩人光影、生动表情、精美细节,直观地向我们娓娓道来…
美术馆行走课程,意味着知识不再仅仅是教科书中的文字和图像,艺术作品更像是一个个“对象”,志愿者老师需要帮助观众和作品“对话”。是“牧者”还是“纤夫”?如何才能真正地从“观众”的角度去进行导览?如何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讲解方式?如果让大众有效地汲取展览内容和信息?这些关键句,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何尝不是一场历练。带着孩子行走美术馆,为教师成长提供了一个别样的“着力点”,督促教师拓宽知识库,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教态礼仪风范,以及接受必要的专门的导览培训。强调以点带面,切实地把学校里的美术教师身份引入到美术馆来带动公共教育,帮助美术馆实现与社会各界的互动与联动,达到美术馆公共教育普及提高、服务惠民的目标。
为准备本次义工导览,我积极搜集相关资料,认真参加画家方晓龙老师的培训,让自己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明媚的晨光如我的心情一般,我投入了义工导览的角色。在展馆里我发现了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看展,却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讲解,导致孩子们影响了展馆安静的气氛。首先,我告诉小朋友们在看美术展的基础要求,并轻声与他们交流对作品的看法,孩子们听得很投入。慢慢的,身边聚集越来越多的听众。他们的热情让我的讲解越来越娴熟有激情。在众多的听众中,有年龄不到五岁的孩童也有年近七旬的老者;有美术方面的小白,也有美术专业方面的专家。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由浅入深,偶尔加入自己对展览作品的理解,观众们愉悦的表情就是最好的回报 ...
9月28日、10月7日,我在关山月美术馆执行导览任务。我很荣幸接待了小到五岁的幼儿园小朋友,大到五六十岁的中年朋友。他们通过同声传递器,耐心地听我讲解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水彩、水粉画展作品,我感到非常荣幸。对于大学主修水彩画专业的我,与观众分享、答疑水彩画技法是我重温专业技法的好时机;与观众讨论、解读作品创作形式是我反思自己美术创作的好机会。与小市民们交流成年人、专业画家的美术作品,与各行各业的市民们交流专业创作,是一次极其丰富的导览体验,与其说是我带着大家看美展,不如说是大家陪我一起看美展。
国庆第一天,参加由王婧名师工作室组织的导览员培训,非常荣幸听了画家方晓龙老师关于“十三届全国美展”的导览,深刻体会美术馆导览员的重要性。方老师从画面效果、绘画步骤、题材进行讲解,分享评审过程遇到的趣事,同时特别提醒讲解中要从观众的角度出发,了解观众想听什么。美术馆作为社会公共空间,是一座城市视觉文化的记录者,也是提供文化常识,储存历史记忆的场所,更是大众和艺术之间的“对话盒子”。10月7日这一天,来了许多小学生,看来家长对儿童艺术素养非常重视。轮到自己成为导览员,我更在乎孩子个体的感受,与孩子互动交流、沟通讲解。如果要成为一名更称职的导览员,我还需不断提升艺术修养,掌握导览技巧,将成人的语义转译成更加适合孩子的理解。
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促进孩子学习的需求也不断提升。罗湖美术教育不仅想让学生在校内课堂上收获审美的快乐,也想让我们的孩子走出去,感受艺术的生活化。所以,逐步建设常规美术课堂“进馆”的馆校合作课程,让我们的孩子走进美术馆里体验情境式的学习,从中真实的领会观察与发现,显得尤为重要。在陪同孩子艺术馆行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力和想象力,推动师生彼此共同的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且尤为重要的是,需不断提升孩子的社会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导览行动也配合定制手绘导览表,全面提升观展体验,用行动真实记录艺术。
解决问题式
发现问题 - 分析问题 - 寻找解决方案 - 行动
欣赏式探询
欣赏和重视美好的一面
建立『可以怎样』的愿景 - 与孩子对话『应该怎样』
作为参观人员往往只会浅显的了解画面内容,而作为导览人员可以更加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并加以解析。很感谢此次的活动给予我导览机会。忐忑邀请了第一批中学生当我的观众,从家长和学生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支持和鼓励,推动着我向前。越讲越流畅,成就感油然而生。听众们从各专业角度去品读一幅作品,能够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也能提升自我专业能力。内心有所坚持,才能彼此成就,期待今后更精彩的公共文化服务。
美术馆是一个很棒的美育场所,我穿上马甲成为义工,给学生和市民进行导览,用行动让大家看到更多的美。在这之前,深圳美术学校的方晓龙老师给我们提前进行了导览培训,介绍画展和画家的背景。我听得尤其认真还记了笔记。记得有一次我和正读大学的堂弟去关山月看展,他一会看手机一会走马观花地看展。我问他:“你能欣赏这些画吗?”他说:“看不懂。”对于非美术专业的学生,大多像我堂弟一样,不会画的同时,连欣赏也不懂,因此他们很少会主动去美术馆。这样又怎能提高美术素养呢?我们应该放下手机,多陪孩子去美术馆看展,从小便让他爱上美术馆,因为孩子倾身凝视画作的样子,比天使还纯净美丽。慢慢就会发现,这枚“美育”种子的力量早已不声不响地埋进孩子的心灵土地,等来日成为参天大树。
画展看得不少,作为美展义工还是头一回。既兴奋又紧张的我早早到了美术馆,细细的欣赏每一幅作品,并思考该怎么对观众进行引导。结果现场远比我想象的更有趣,孩子们被这些有趣的作品吸引。我们通过跨领域的视野去持续学习,从不同的人群角度去理解艺术作品。不只是寻找结论,还要寻找过程;不只是做归纳,还要做延展;不只是比较相似,还要比较不同。在沟通与对话中,我和孩子都有了全新的体验。和热爱艺术的孩子们看展,可以说是一种享受。
今天分别带着文锦中学和百仕达小学的学生进行导览。面对初中生,我可以更加深入的讲解,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的构成与技法。对于百小的小学生,需引导孩子们观察画面,从其中的小细节拓展到画面的用色表达。他们显得更加积极,随时都会提出问题。两场导览活动结束,不同年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兴趣点,但对于艺术的追求同样富有热情。作为美术老师,我们需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欣赏作品的能力,培养其真正的兴趣。
-
感谢所有默默付出的老师、学生团队和市民志愿者们
以美育力量推进馆校合作和公教服务
艺术家用画作丈量时代的脚步
我们用脚步丈量着美术馆的辽阔
这场“审美教育大课堂”
才刚开始
...
美术馆
一个学习交流、自由创作的平台
一个激发新观念的孵化器
一个以创意改变世界的桥梁
馆校共创
专注于为孩子在艺术
人文领域中寻找最有质感的声音
鼓励共同分享观点、想法、体验
以及对未知的想象
...